N80石油鋼管和K55石油管價格是主要品種。數據顯示,2018年,東盟地區增加的產量多為長材,其中N80石油鋼管產量達到1800萬噸~2000萬噸,2020年~2021年新增產能將使該地區N80石油鋼管產量提高到2300萬噸/年以上。K55石油管價格方面,2018年東盟地區熱卷產能超900萬噸,2020年~2021年新增產能將使該地區K55石油管價格產能擴大到1300萬噸/年以上。這種當地產能的大幅擴張必然會導致當地普通鋼材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化,由此帶來的進口窗口變小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另外,東南亞各國的“鋼需”增長動能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外,以汽車工業、造船等為代表的制造業發展也為該地區的“鋼需”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部分市場所需鋼材就工藝水平而言,是屬于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在短期內,當地鋼企很難實現穩定供給,因此更多需要進口來保障當地制造企業的日常生產。也正是如此,中國對東盟各國的冷軋產品出口才會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當地中高端需求的釋放自然會驅動進口產品結構的變化,對此,中國鋼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早做出調整。
筆者以為,針對東南亞地區鋼材需求“口味”的微調,中國鋼企一方面要對這片市場、對自己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在出口產品品種向高附加值的冷軋板、涂層板等品種傾斜,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快速占領中高端市場并鞏固在這片領域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產能國際化合作,通過資本、設備、工藝等輸出,在當地建立穩定的產品供給基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在東南亞市場的話語權。目前,在這一方面,日本、韓國等國的鋼企已經有所布局,例如,浦項、新日鐵住金、安賽樂米塔爾均參與其中,我們的鋼企自然不能落后。
總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出口都將是中國鋼鐵產業供需平衡的一個重要杠桿,對于東南亞這種占據中國鋼材出口近乎半壁江山的市場,中國鋼企一定要精耕細作,根據當地需求的波動及時調整出口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漸復雜的國際鋼鐵貿易形勢中始終保持競爭優勢。